“让别人吃蜂蜜就想起大关”,这是“周蜂子”周永康的梦想。为了实现这一梦想,他不断学习、不断努力、抱团发展,一路“追花夺蜜”,五年如一日,从未停止。
周永康是寿山镇小河村黄坪村民小组村民,2015年,41岁的周永康带着满腔热情回乡养蜂创业。为了做好养蜂事业,他先后到成都、海南、河南拜师学艺,跟着他们学技术、学管理。
取得了“真经”,他的养蜂事业也逐渐有了规模。半年时间,蜂群从10群增加到50多群;经过一年的培育,2016年,蜂群已达到200群。规模大了,蜂蜜的质量也被广大消费者“点赞”,随着销售面的不断扩大,周永康“周蜂子”的绰号也逐渐被大家熟知了。
脱贫攻坚期间,经西南林业大学和中国养蜂学会调研,大关县委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蜜蜂养殖,并组成技术培训小组逐乡逐村进行培训。已经小有名气的周永康被聘为本地专家,随培训小组到各乡镇开展技术培训。
大关县兴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蜜蜂代养,现在有3个蜂场共400多群蜜蜂,高峰时期能达600多群。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罗明洪就是周永康培训出来的优秀技术人员。他说:“我去参加周师傅他们办的培训班以后,技术就学得差不多了,就是育王还不会,改天都还要去他那里学习。”
如今,大关的养蜂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,还引进了甜蜜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,蜜蜂产业助推我县脱贫攻坚的态势已经形成。但周永康的培训却没停止,蜂农们通过建立微信群,共同探讨、分享养蜂经验。周永康说:“愿意学习养蜂技术的,我们都免费教,因为自己学会能带动别人是非常好的。”
养蜂人不仅要有技术,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。每到5月,他就拉着蜜蜂到处“追花夺蜜”,哪里有花走哪里,他说“一定要追花,蜂蜜质量才上得来。”
周永康说,大关的蜜蜂独具特色,养蜂产业还可以大作文章,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,保护利用好大关独有的蜜源,通过抱团发展,把大关蜂蜜做成全国知名品牌,让别人吃蜂蜜就想起大关。
编审|罗 珩
编辑|朱 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