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份玉米价格迎来震荡上行的走势,东北、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轮番上调收购价,本轮行情上涨幅度比较大的为黑龙江青冈地区,涨幅达到104元/吨,山东部分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达到1970元/吨。在主产区玉米春播之际,能有这样的行情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,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,在主产区玉米春播陆续展开之际,实际种植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微尘微视界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。
种植玉米看似简单,但实际上想要获得不错的产量,对于土壤环境、当地气候等有一定要求,2018年春耕时,贵州地区大面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,原因就是当地耕地资源紧张,一些25度以上坡地不适合种植玉米,贫瘠的地块产量偏低,农民种植收益就跟不上。东北地区为何是玉米种植优势产区,原因就是当地的气候条件、土壤环境等适合玉米的生长,尽量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,粘性土壤不太适合。在整地时要做到精耕细作,地块要平整,不宜有大土块。
二、因地制宜多元化选种根据用途不同,目前种植玉米主要分为三大类,籽粒玉米、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,青贮玉米主要是用来给牛羊等草食牲畜当饲料,特别是一些奶牛业需求量比较大,鲜食玉米顾名思义主要用于食用,主产区大部分种的是普通玉米,用于深加工领域和满足饲料需求。在玉米选种时,先考虑用途,然后再进一步筛选,目前国内玉米的品种有几百种,对于一些新的品种,要保持谨慎态度,可以考虑局部试种,种植面积比较大时,品种需多元化,避免单一品种。在购买品种时,可以多打听他人前期种植的情况,如果实际反馈良好,那么安全系数相对高些,玉米产量好不好,种子是基础。
天气因素是种植业的软肋,一旦天气不给力,即使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再好也是徒劳,通常情况下,4月下旬至5月上旬,是主产区玉米春播时间,但在实际过程中,得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进行适时播种。2018年春耕时,东北地区遭遇干旱天气,使得多地玉米出苗受到影响,对于采收期和产量有一定影响,所以这样的经验教训得吸取,一旦遇到有利天气时,要抓住时机及时播种。在播种前,要对种子进行特别处理,适当的晒种降低水分,同时对种子进行包衣,可以起到杀虫、杀菌的效果,有利于提高出苗率。
四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,确保播种深度一致种植玉米时,需要根据品种、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种植密度,通常情况下,一般的品种每亩播种密度为4000株左右,耐密型的每亩可达5000株左右。在播种时行间距和播种深度要保持一致,不宜出现有深有浅的现象,否则容易影响后期出苗情况,在覆土时也得保持厚薄一致。如果土壤墒情较好的,可以适当的浅播,播种深度3—4厘米即可,如果是疏松易干燥的砂质土壤,需适当的深播,播种深度4—6厘米。
玉米产量想要跟得上,必不可少的要把好肥料关,玉米春播时,有条件的可以主要用农家肥来当基肥,如果没有农家肥的,那就得注意氮、磷、钾比例,通常情况下对应的比例为1:0.7:0.9,播种时70%的化肥一次性施入,可采取侧沟深施的方式,剩下的30%用于后期追肥。需要注意的是,种子与肥料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,通常情况下,种肥间隔6—8cm,底肥与种子的间隔12—15cm,种子与肥料隔的太近,容易出现烧苗现象,隔的太远,容易造成肥料浪费。
六、合理使用除草剂种植玉米面积比较大时,靠人工除草不太现实,成本高、效率低,基本上使用除草剂,但近些年很多农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,有的除草剂使用起来效果不理想,刚开始还挺管用,越往后效果越差,实际上这里面涉及的原因较多。用药品种过于单一,使之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,使用量和用药时间不合理也会影响最终的效果。通常情况下分两个时间段使用除草剂,一个是出苗前,玉米播种后4—6天使用一次除草剂,另一个是在玉米出苗后,待苗长了3—5片叶时进行第二次使用除草剂。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中耕除草,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,促进根系进行有氧呼吸,另一方面可以消灭各种杂草,有利于减少养分、水分的流失。
在玉米生长的整个生长周期,水分问题一直是重点,特别是在玉米春播时,更是要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,播种后如遇干旱天气,要及时进行浇水,可根据干旱程度控制浇水频率,干旱较为严重的,早晚得各浇一次。播种后如当地遇到连续降雨或者短时间强降雨,那就得做好排水,地块积水时间长,土壤容易板结,会有烂种的现象,同时病虫害容易增多,对苗生长不利。在玉米播种时,水分控制对出苗能否达到预期起到关键作用,所以在此时得多了解天气变化,然后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。
总之,在实际种植过程中,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,做出合理的安排,种植玉米看似简单,但想要亩产达到1200斤以上,还是有一定难度的。对于种植户来说,无法左右玉米价格的高低,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水分管理,使玉米产量有保障,只有产量提升,加上玉米价格走强,种植玉米的效益才能得到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