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加入桌面 | 无图版 |
农业产业信息网
 
当前位置: 农业网 » 技术 » 养殖技术 » 畜禽养殖 » 养鸭 » 正文

开江46岁养鸭女的致富之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5-03  来源:天天快报  作者:养鸭助手  浏览次数:2
核心提示:黄仕翠,女,现年46岁,回龙镇人。她从小随父亲四处飘零,学会养鸭技术。她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养鸭技术,走上致富之路。上世纪

黄仕翠,女,现年46岁,回龙镇人。她从小随父亲四处飘零,学会养技术。她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养鸭技术,走上致富之路。

上世纪七十年代,放养群鸭是队上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。因黄仕翠的父亲黄文同是队上的养鸭老手。所以,每到秋收季节搭完谷子,黄文同就得赶一大群鸭外出放牧。野外放鸭,至少得两人以上,一个放鸭子,一个守鸭棚子,干一些做饭、洗衣之类的后勤事务。黄文同脾气倔,不愿与他人合作,便带上还是黄毛丫头的女儿黄仕翠上路,吆喝着数百只鸭游牧于山川田野。

野外放牧鸭子相当辛苦,夏天太阳晒到哭,更怕的是打雷;临近深秋,秋风秋雨煞人,孤独、清冷一同袭来,对一个尚处于花季时期的女孩而言,相当清苦;冬季野外十分寒冷,让人无法忍受。由于常年在外奔波,黄仕翠晒得一脸黝黑,但个性像男孩一样风风火火的她,似乎特别地钟情于养鸭,虽然父亲性格耿介,少言寡语,但是,长时间的耳濡目染,黄仕翠还是学会了父亲的养鸭技术。

做女儿时,家庭条件还可以,父亲有一身养鸭的本事,完全能够养活一家人。可出嫁后的黄化翠,另立家庭,生下孩子,家庭骤然变得紧张起来,收入微薄。丈夫为人老实,在外打工也攒不了几个钱。一儿一女上学后,家庭开支更大,基本上是入不敷出。2014年,她家被评定为贫困户,乡政府和村上积极鼓励发展产业,走上致富之路。

黄仕翠觉着自己有一身的养鸭技术,却陷入贫困的境地,实在是憋倔,心下十分不服,便决定重操旧业,誓要改变家庭穷困的面貌。之前,喂的鸭子太少,攒下的钱仅够一家人的温饱。实施精准脱贫政策后,政府支持小额贷款5万元,加大投入,养了上千只鸭。可问题又来了,而今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养鸭,为放养。现在是圈养,圈养存在环保问题,上千只鸭的粪便如何处理。她找到镇政府,政府为其解决环保资金15万元,修筑起化粪池。

鸭子圈养与放养在技术上有着极大的不同。放养的鸭子很少生病,而圈养易染疫病。通过不断的学习,和长期的实践,她摸索出圈养鸭子的重要经验,就是控制温度,保持清洁卫生。说起来容易,可做起来却很难。就卫生而言,数千只鸭的粪便每天得处理,一般人很难做到。开初,每一次打扫出来,黄仕翠都会呕吐很长时间,饭都吃不下。但在她的精心管理下,鸭子长得又肥又壮,可销售又成问题,每天从这个场赶到那个场,一场有时卖不出去一只鸭,心里不但难受,还担惊受怕,生怕鸭子在外感染上病毒。面对一出接一出的重重困难,她都硬挺了过来。

不历经风雨,怎能见彩虹。黄仕翠始终坚信,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,只要有信心,对未来充满希望,不断克服困难,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彩虹。

 
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小编微信,向我们供稿和进入微信群(添加请备注来源)。

农业产业信息网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网站声明:本网部分资讯来自网络,转载是出于促进信息交流、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内容仅供参考。如果本文开江46岁养鸭女的致富之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,请告之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。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1cy.com/jishu/201905/03/199895.html

[ 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网友对开江46岁养鸭女的致富之路的评论

 
推荐图文
肉用鸭的饲养管理(二)

推荐技术

点击排行

 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网站留言 | 广告服务 | RSS订阅 | 京ICP备1020308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