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这几年,西方发达国家的养鸡业有一个明显趋势,那就是在逐步加紧淘汰笼养鸡。这里的笼养鸡虽然主要是指养在笼子里没有活动空间的鸡,但范围可以扩大到一切在封闭式鸡舍的养鸡项目。
在我国,养鸡场的鸡贡献了绝大多数的禽蛋产品。这种封闭式的养鸡模式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主流,是因为这种模式需要的空间小,鸡群容易控制。把鸡集中在笼子里或者封闭的鸡舍里,打疫苗、用兽药、喂饲料等,都更加容易操作,养鸡人的收益更容易保证。
当然,谁都知道放养在野外的鸡更好更健康一些,但这种养鸡模式实在是太慢了,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。试想,一个几十亩的养鸡场里的鸡,如果改成放养,恐怕得几百亩甚至几千亩的地方才行。而这么多鸡放出去,管理起来也是个难题。
既然知道放养鸡成本高,养的慢,那像法国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以及美国这些国家,为什么还这么积极的推进淘汰笼养鸡呢?难道他们不怕鸡蛋和鸡肉供应短缺吗?这些国家的相关人士给出的答案是:笼养鸡对鸡太残忍了,太不符合“鸡道主义”了。
不得不说,这理由真的是让人无法反驳。毕竟笼养鸡长期生活在暗无天日、拥挤不堪的狭小空间内,活得确实有够悲惨。鸡本来也是像鸟类一样生活在野外,自由觅食,甚至有的可以飞翔,只是因为人为了让它们提供禽蛋产品就被迫生长在鸡笼里,确实有些残忍。
上面这个理由,让人见识到了欧美文化中冠冕堂皇的一面。不可否认,有一些不是养鸡业的人,在完全不考虑禽蛋产品供应的情况下,因为太善良或者坚持动物保护主义原则,而发出如上呼吁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欧美人淘汰笼养鸡,背后另有原因。
这个原因就是食品安全。笼养鸡活动空间小,免疫力低下,容易传播疫病,滋生各种病毒和细菌。为了控制这些疫病,又不得不使用各种药物。去年,欧洲多国的鸡蛋中检出了杀虫剂氟虫腈成分,就是这种传统养鸡模式下用药造成的食品安全威胁。
所以,淘汰笼养鸡,表面是为了鸡活的更好,其实是为了让人更安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