兔沙门氏杆菌病是兔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,主要侵害怀孕母兔,尤以怀孕25天后的母兔最为常见,以败血症急性死亡、腹泻与流产为典型特征。因此,本病又称“沙门氏杆菌流产”。
一、兔沙门氏杆菌病发生的原因
1、家兔肠道中寄生有此种病菌,平常不表现症状,当饲养管理不善和营养不良,(再次怀孕后,遇气候突然变化、卫生条件不好或有其他疾病诱发时,抵抗能力减弱,病原趁机大量繁殖,毒力增强而引起发病。
2、由于家兔采食了被病菌污染的饲料、饮水而感染引起急性发病。
二、临床症状
潜伏期3~5天,有不出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的现象。多数病兔表现腹泻,从肛门排出带泡沫的粘液性粪便,体温升高,精神呆滞,采食废绝,渴欲增加,消瘦,母兔从阴道排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。胎儿流产后很快死亡,随之发病母兔死亡,即使康复兔也不能再作生产用。
三、病理变化
病兔死后剖检,胸和腹腔内脏器官有淤血点,腹腔中有多量粘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。流产病兔子宫肿大,浆膜和粘膜充血,并有化脓性子宫炎。有的子宫粘膜充血和溃疡。未流产的母兔,子宫内有木乃伊和被液化的胎儿。病兔肝脏有弥漫性或散在性淡黄色小米或芝麻粒大的坏死病灶。胆囊肿大,充满胆汁。脾脏肿大1~3倍,呈暗红色。肾脏有针头大的出血点。
四、预防治疗措施
沙门氏杆菌病的首选药物是氯霉素,其次是土霉素和链霉素。
氯霉素的用法是每兔肌肉注射2毫升,每日2次,连用3~5天。片剂每兔半片至1片。每日1~2次,连用3天;土霉素每兔1片,每日2~3次,连服3天;链霉素肌肉注射,每次10万~20万单位,每日2次,连用3天sMz每次0.25~0.5克,加1片大黄苏打片,每日2次,连用3天。
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治疗,并对笼具彻底消毒,消灭老鼠和蚊子苍蝇,减少传染源,并对兔群及时注射“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灭活菌苗”,平时加强饲养管理,搞好环境卫生,定期严格消毒,这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