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加入桌面 | 无图版 |
农业产业信息网
 
当前位置: 农业网 » 技术 » 养殖技术 » 畜禽养殖 » 养鹅 » 正文

规模养鹅饲养管理技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5-05  来源:百家号  作者:牵牛养植  浏览次数:975
核心提示: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,养鹅的热度越来越高,市场需求逐年增大,养殖户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。当前,许多养殖企业着手规模化养

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,养的热度越来越高,市场需求逐年增大,养殖户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。当前,许多养殖企业着手规模化养鹅,改变传统的粗放式散养,向集约化、机械化方向升级。现将养鹅的主要管理技术整理如下:

规模要适度。饲养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、草料及市场调研情况适度养鹅。

场址选择。鹅舍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、平坦、通风、向阳,水源充足,水质良好,交通便利,土质以透气、透水性强的沙壤土为宜。同时还要考虑到鹅的生活习性,鹅的繁殖还需要有水的的环境,这样在修建场舍时既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的问题,又要兼顾到集约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封闭场舍的问题。

了解鹅的生活习性。鹅是草食动物,在配置更高效、更低成本的饲料时要有充足的饲草且不能有过多的蛋白质。仔鹅7日龄~21日龄对青饲料的需要量由占日粮10%逐渐增至90%,28日龄可以达到100%。鹅对青草中粗蛋白、粗纤维的吸收率与相近,是摄食范围很广的家禽。饲养鹅可以在场舍周边种植一些多年生牧草,如黑草、三叶草、鲁梅克斯、籽粒苋等。

科学饲养。1.进雏前准备。进雏前应清扫、清洗鹅舍,对鹅舍及用具用3%~5%的热火碱水喷洒消毒,然后用高锰酸钾、福尔林混合后对鹅舍空间进行熏蒸,24小时后打开门窗。雏鹅进舍前铺好垫料,备齐食槽、饮水器等。进雏前2天对育雏舍进行预温,以便雏鹅进入鹅舍后很快适应环境。2.雏鹅的饲养管理。提高鹅群的成活率,雏鹅被毛稀薄,对外界温度调节能力差,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都不完善,所以体质较弱,抗病力差,往往会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雏鹅大批死亡。因此雏鹅饲养是养鹅的关键环节。应选择健康强壮的雏鹅,健壮的雏鹅应是按时出壳,毛色光亮,行动活泼,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时,两脚能迅速收缩,并挣扎有力,叫声响亮。脐部收缩完全,无脐钉,脐部周围无血斑和水肿。3.科学配制雏鹅饲料,合理安排饲喂次数,搞好卫生防疫。保持饲料新鲜,饮水清洁,鹅舍清洁干燥,每天清洗饲槽和饮水器。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、氟哌酸或喹乙醇,进行预防性投药,对防治雏鹅疾病具有明显效果。4.及时分群。按照身体强弱、个体大小及时分群,拣出病雏淘汰,分群时要注意饲养密度,在短期内达到鹅群平衡。分群后雏鹅要及时选用左旋咪唑、丙硫苯咪唑或者阿维菌素等高效、低毒的驱虫药驱除体内寄生虫。

鹅的育肥。将育肥鹅圈养于光线较暗的鹅舍,限制其运动,减少能量消耗,饲喂全价配合饲料,快速育肥。同时定时定量补充微量元素、维生素和添加防病、抗病药物。

环境卫生。加强饲养管理,注意鹅舍的清洁卫生,以提高鹅的抗病能力。鹅舍要经常清扫,食槽、饮水器要注意清洗和消毒,鹅群、育雏室和运动场定期进行彻底地消毒。育雏室注意通风,保持育雏室内空气的清新,勤换垫料,防止因垫料过湿而受凉引发疾病。

综上所述,对于鹅的养殖来说,雏鹅是基础,饲料、饲养、管理是关键,防疫是保证,即种、料、养、管、防是养鹅生产的五项关键技术要点,要切实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,用低投入换高产出。

 
关键词: 育雏 饲养 饲料
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小编微信,向我们供稿和进入微信群(添加请备注来源)。

农业产业信息网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网站声明:本网部分资讯来自网络,转载是出于促进信息交流、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内容仅供参考。如果本文规模养鹅饲养管理技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,请告之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。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1cy.com/jishu/201905/05/200083.html

[ 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网友对规模养鹅饲养管理技术的评论

 
推荐图文

推荐技术

点击排行

 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网站留言 | 广告服务 | RSS订阅 | 京ICP备1020308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