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加入桌面 | 无图版 |
农业产业信息网
 
当前位置: 农业网 » 技术 » 种植技术 » 粮食作物 » 水稻种植 » 正文

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5-05  来源:今日头条  作者:生态三农  浏览次数:943
核心提示:导读:稻鳅养殖新模式:泥鳅具有辅助呼吸功能,适合在水面较浅的稻田养殖。但很多人疑问最大的是:一、稻田挖沟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,还有水稻不使用农药,水稻会减少或绝收;二、稻田出不了几条泥鳅。

导读:稻鳅养殖新模式:泥鳅具有辅助呼吸功能,适合在水面较浅的稻田养殖,以水田中的浮游生物、水稻病虫害的幼虫和稻花等为食;它在田中游动,疏松了土壤,鳅粪又可作水稻的肥料,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,提高了大米的质量,实现水稻、泥鳅双丰收。相同道理,还可以是水稻和鱼和套养。

稻田套养泥鳅起步较晚,但通过近几年的养殖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水稻吸收泥鳅粪便,少用肥且保持较好水质,加之稻田放养泥鳅苗数量不多,整个养殖过程基本不用换水;泥鳅吃掉稻田的昆虫及害虫,减少病虫害发生,种植不使用农药。实现一地两用、一水两用、稻鳅双收。但很多人疑问最大的是:一、稻田挖沟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,还有水稻不使用农药,水稻会减少或绝收;二、稻田出不了几条泥鳅。

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

稻田套养泥鳅,真的无法增产增收吗?

这两个问题提得非常好,首先稻田挖窄沟的面积是不多的,一般只占10—15%,由于水稻光合作用更好,水稻不会减产。如果稻田太小则沟的面积就会增大,所以不宜选择太小的稻田。再者稻种播前用沼液浸泡防病效果不错,加之水稻生产期在稻田挂诱虫灯,既消灭虫害又给泥鳅增加了饵料。

有的种养户稻田没出多少泥鳅,主要的问题是投放的泥鳅苗太小,还有就没有防天敌。因苗太小对天敌的抵御能力差,投放稻田的泥鳅苗规格应达每斤100条左右为宜。对有白鹭等鸟害突出的地方,还应将沟部分用鱼线网盖一下,花钱很少且防护效果较好。

由于采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,出产的大米和泥鳅质量较好,销售价格往往比变通产品高,种养效益还是比较突出的,从而实现了水稻、泥鳅双丰收。

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

那么,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

1、稻田整地:稻田养泥鳅应选择的水田,应弱酸性、不漏水且旱涝保收的土质,另外水田要泥土质松软、有机质丰富、水源无污染才行。

2、做好防逃防敌害措施:稻田养鳅在放养苗前要加高加固田埂,提高稻田水位,防止下雨时漫水逃鳅。田埂可建为埂高50cm,宽35cm以上的埂,如果水面大的话宽度最好达到50cm以上,以防水压过大而田埂受不了。另外田埂至少要高出排水口30cm,且斜面要陡,要夯打结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。堤埂内侧可铺一层窗纱网或是在距离田埂20cm处用16目的窗纱围一圈,以防泥鳅逃跑,网的下边埋入田里,深度以埋到田的硬土层为佳,上面比排水口的水位高个50cm左右,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泥鳅逃跑也可防敌害生物(如蛇、黄鳝、老鼠、肉食性鱼类等)跑进去。进排水口要安装拦网罩,同样是起防逃防敌害的作用。

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

3.施基肥

基肥是浮游生物繁殖和水稻生长的必要条件,采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配合的方式进行,667m2施粪1t,二胺15kg。以后视水质情况进行追肥,每667m2追加尿素15kg

4、开挖鱼沟、鱼窝:这是稻田养泥鳅的一项重要措施。其作用是当水稻浅灌、晒田、追肥、治虫时,泥鳅要有栖息场所;盛夏时,泥鳅可到沟窝避暑;同时秋冬季便于捕捞操作。

一般鱼沟宽30-50cm、深30-50cm;每个鱼窝4-6m2,深30-50cm。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,如田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,也可开在田的中央。为减少稻田开挖面积,应尽量利用田外沟、塘、渠作鱼窝。鱼沟、鱼窝的总面积占比为:精养模式下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%-7%;如只采用稻田粗养泥鳅的占总面积的3%-4%即可。

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

5、放苗:在水稻插秧前清除田里的敌害生物,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,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第一次除草后,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第二季稻种好以后。放苗前每亩施发酵好的禽畜粪肥150-250kg。当水田里的浮游生物长起来后再下苗,下苗的数量根据泥鳅的品种来定,以台湾泥鳅为例,通常寸片放养量一般为每亩1-2万尾。

6、投喂管理:刚放下去的苗第一周不用投喂饵料,让其慢慢适应新的环境,1周后每隔3-4天喂一次料。开始喂时可到处撒点料,等泥鳅适应以后,逐渐缩小食场范围,最后将饲料投在鱼窝里,以利泥鳅集中取食和便于冬季捕捞,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8-9时投喂1次,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%-5%,秋后当气温下降时要慢慢减少投喂,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将泥鳅捕起来出售。如果在生产过程水质过瘦时可适当追一些肥,同样以发酵好的有机肥为主,以培养浮游生物。

7、注意事项:在整个养殖过程中,为保证泥鳅的安全生长,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少施农药和化肥,特别是一些剧毒农药和碳铵等。如果是非施农药不可时尽量不要将农药直接投人水中;平时投喂时要多看下是否田里有敌害生物入侵,如水鸟、老鼠、蛇等,查看防逃设施是否完好等。

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

(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(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
 
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小编微信,向我们供稿和进入微信群(添加请备注来源)。

农业产业信息网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网站声明:本网部分资讯来自网络,转载是出于促进信息交流、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内容仅供参考。如果本文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,请告之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。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1cy.com/jishu/201905/05/200165.html

[ 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网友对水稻种植新模式:稻田套养泥鳅生态共生,每亩稻田可增收千元左右的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

推荐技术

点击排行

 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网站留言 | 广告服务 | RSS订阅 | 京ICP备1020308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