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加入桌面 | 无图版 |
农业产业信息网
 
当前位置: 农业网 » 技术 » 养殖技术 » 特种养殖 » 兔子养殖 » 正文

养兔技术 兔坏死杆菌病症状及预防治疗措施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5-06  来源:天天快报  作者:毛氏部落  浏览次数:19
核心提示:一、兔坏死杆菌病发生原因兔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,以皮下组织,尤其是面部、头部、颈部、舌和口腔黏膜的坏死、溃疡和脓

一、坏死杆菌病发生原因

兔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,以皮下组织,尤其是面部、头部、颈部、舌和口腔黏膜的坏死、溃疡和脓肿为特征的散发性传染病。病原为一种革兰氏阴性、多形态杆菌。 病兔及带菌兔的分泌物、排泄物污染的外界环境可成为传染源,经损伤的皮肤、口腔与消化道黏膜而传染,常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,幼兔比成年兔易感性高。

二、患兔坏死杆菌病症状

患兔体温升高,停止采食,流涎,分别在唇部、口腔的黏膜、齿龈、脚底部、四肢关节或下颌、颈部、面部乃至胸前等处的皮下组织发生坏死性炎症,形成脓肿、溃疡,并侵入内部肌肉和其他组织,病灶破溃后发出恶臭。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。

三、兔坏死杆菌病病理变化

剖检时,除黏膜、皮下、肌肉坏死外,可见淋巴结尤其是颌下淋巴结肿大,并有干酪样坏死灶。多数病例在肝、脾、肺等处也出现坏死病灶,胸膜、心包发炎。多处皮下有脓肿,坏死组织有特殊臭味。

实验室检查一般取病变与健康交界处组织做被检材料,涂片染色镜检,易发现坏死杆菌。也可用病变组织或培养物做动物皮下接种试验,于8~20天内死亡,在注射部位出现坏死。

四、兔坏死杆菌病预防与治疗

1、治疗

将坏死组织清除后,用3%双氧水或0.1%高锰酸钾冲洗,每天2~3次,同时配合全身治疗。青霉素,每次20万单位肌肉注射,每天2次,连用3天。也可选用土霉素、四环素治疗;磺胺二甲基嘧啶,每千克体重0.15~0.20克肌肉注射,每天2次,连用3天。

2、 预防

加强饲养管理,避免皮肤、黏膜损伤。兔舍要保持干燥,光线充足,空气流通。引进种兔要隔离观察1个月。兔群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,并进行彻底消毒。

 
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小编微信,向我们供稿和进入微信群(添加请备注来源)。

农业产业信息网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网站声明:本网部分资讯来自网络,转载是出于促进信息交流、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内容仅供参考。如果本文养兔技术 兔坏死杆菌病症状及预防治疗措施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,请告之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。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1cy.com/jishu/201905/06/200182.html

[ 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网友对养兔技术 兔坏死杆菌病症状及预防治疗措施的评论

 
推荐图文

推荐技术

点击排行

 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网站留言 | 广告服务 | RSS订阅 | 京ICP备1020308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