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D1看书网 > 资讯 停留在时空的旅店小说免费看 阿良余大妈大结局在线阅读

停留在时空的旅店小说免费看 阿良余大妈大结局在线阅读

时间:2019-09-01 07:05:26编辑:靖彤

精选热书《停留在时空的旅店》由著名作者颜无词倾心创作的一本幻想类型的小说,男女主角是阿良余大妈,书中感情线一波三折,却又顺理成章,整体阅读体验非常不错。下面看精彩试读:青春里的友情,是相互陪伴、携手并进的;因为有阿良的存在,青春的路上不再孤单寂寞。困难时的帮助,失意时的陪伴,快乐时的分享,都会给我向上的力量。无论是在天南、亦或者在地北,旅行的途中往往都会伴随着变化,人生的道路却总是殊途同归,用尽一生,走遍这个世界,这就是我和阿良的故事……

《停留在时空的旅店》 第十章:小姐中意藤椅柳树 免费试读

在元朝,有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游历至中国,被杭州的景色所征服,并惊叹这里是“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”。如今,这座城市的美誉越来越多,在印象之中,她永远是位年轻貌美,聪慧又优雅的女士。

沈妗生于斯,长于斯,在这方水土的养育下,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美人。尽管出生在商人家庭,她却有着诗人的忧郁以及萌动的野性。

从十六岁到十八岁是最寂寞的年纪。她每日行走在钱塘江的堤岸旁,或者信步于傍晚的西湖,只为画一幅简单的图画,或者写几句简短的小诗。

她喜欢路边的香樟树,一年四季都那么绿着,仿佛要耗尽毕生的精力以给人们带去希望。这座城市有着漫长的雨季,显得潮湿而葳蕤。香樟树在雨水中散发着浓郁的植物芳香,个子不高,却坚挺硬朗。当地人视之为吉祥如意的象征,种植覆盖了街道两侧。

晚饭后,西湖边的游人已逐渐散去。绕着湖岸慢慢踱步,想起苏轼写的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。沈妗初初读到这首诗时,总以为美人西施就住在西湖旁。这汪碧湖那么贤淑宁静,真像是位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小姐。

可是外婆告诉她,在很久很久以前,仙界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的仙岛上发现一块白玉,经他们打磨多年后,白玉变成了璀璨的宝珠。被这颗宝珠照耀的地方将树木长青,百花怒放。后来,王母娘娘发现了宝珠的秘密,就派天兵天将将之夺走。金龙和玉凤因此与王母娘娘发生了争夺,不料宝珠滚落至人间,化成了波光潋滟的西湖。金龙和玉凤也随之到凡间,化成了永远守护西湖的玉龙山和凤凰山。

这个传说故事让沈妗心生感动。她常常行走在西湖旁,抚摩着路旁的柳枝和乔木,向它们问好和低语。

每走至一处,都会令她想起与之相关的古诗。西湖的景点充满了传说与诗意。

镇压白素贞的雷锋塔,在夕阳西下时,塔顶聚集着晚霞的金光,似佛光普照着人间。断桥却不是许仙与白娘子的相会的断桥,而是为纪念桥头卖酒的段姓夫妇,被称为段家桥。

诗人白居易被贬杭州刺史,见到西湖时顿消萎靡的精神,并写下古诗《杭州刺史谢上表》。在杭州任职期间,整治西湖,建筑湖堤。任满离开时,为人民留下了一汪清水和一道绵长的白堤。百姓倾城相送,依依惜别。

北宋大文人苏轼任命杭州,疏浚西湖,建造了连接南山和北山的一道长堤,被人们命名为苏堤。两千余米的堤岸旁种植了几十种不同的花草植物,每当春风吹拂的季节,这里便姹紫嫣红,柔柳飘荡,种种风情令人神清气爽。

还有悠扬的南屏晚钟余音萦绕。相传山下的净慈寺曾被火烧光,两三百个和尚无处落脚,老方丈急火攻心,每天长吁短叹。只有济颠依然嘻嘻哈哈,每天摇着破蒲扇跑来跑去。老方丈叹气道:“济颠,寺院烧毁了,你怎么一点儿也不难过?”济颠答道:“烧都烧了,难过有什么用?不如再盖座新的。”他让老方丈给自己准备了老酒和狗肉,吃饱喝足便一个筋斗翻至四川,智斗大乡绅,讨到一百株大树。为了运送到净慈寺,他将木头顺长江水放入东海,再漂进钱塘江。不料,江上把关的官员竟拦住木筏,说凡是经水面的货物都要抽税。济颠一听,笑嘻嘻道:“从水底要不要抽税呢?”官员只当他是疯话。哪知济颠忽地一声,就连人带木头沉入江底。官员们吓得屁滚尿流。

这厢,老方丈一行心急火燎地等到第三天晌午,正着急,济颠就从外面跑了进来,大喊着:“木头到啦!”随即拖着老方丈的手走到伙房前的“醒心井”边。井内果然有根木头在水面忽上忽下。所有的和尚一起动手,一根一根吊了整整两天。到第九十九根木头时,不知哪个木匠叫了声“够啦。”井里那根木头便再也吊不动,被永远留在了井里。

沈妗从小就特别喜欢听济颠和尚的故事。他应该是心中最早出现的英雄形象,虽然破破烂烂貌不惊人,却有勇有谋助善惩恶。

从西湖之南行至钱塘江,可见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,这就是著名的钱塘江大桥。大桥横跨南北,不仅是一道宏伟的风景,更方便了南北的交通。

走在大桥之上,寻找六和塔的身影,伴奏的是轰隆隆响彻心扉的火车从脚下通过。上面尘土飞扬,不如去到桥底的公园小憩。躺在草地上,看着不远处的山峦,山下的六和塔,以及塔前卧龙般的大桥,一直到夜幕低垂,水中倒影呈现出另一个世界,才姗姗归去。

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,沈妗就学到了写钱塘江潮汐的文章。那时,她还不懂什么是日月引力,不懂喇叭形的江口跟潮汐有什么关系。只是,书上说到的那种千军万马奔腾的气势让她深深着迷。

某年农历八月十五,是母亲逝世一年的日子。父亲带着她来到一个叫“大缺口”的地方。只见两股潮水交互交融,冲击,颇有雷霆万钧之势,浪花如飞雪四溅,水柱高高耸起,似乎有恶兽在水底交战,又似几万头发疯的雄狮在猎食。

沈妗看得出神,猛然回头,才发现身旁的父亲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。她在那一刻忽然变得成熟,似乎明白了父亲平日里的寡言少语和冷漠的举止。

十八岁过后,沈妗开始了大学生活。她特意挑了杭州城里的学校,只为可以时常回家看一眼父亲的生活。她甚至开始劝说父亲,应该去找一个陪伴下半生的老伴。那几年,父亲夜夜酗酒,日渐消瘦。他总对沈妗说,你走吧,不要再回这个家。

那段时日,她不再去西湖散步,而是到西溪湿地慢慢的行走,慢慢的思考。沿着园中的小道,一圈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。有时候,她也背着画板去,坐在某个角落,用水彩涂涂画画就是一整天。

在父亲阴郁的情绪下,她爱上了西溪湿地的幽寂清冷,那狭窄的湖面,潮湿的地貌,让她莫名的感到宁静淡泊。这么日复一日地独自待在这片湿地,沈妗写下一首首悲伤的诗歌,画了一张张悠远的水彩画。

从春天的鸟语花香到夏天的荷塘蛙鸣,从秋季的层次分明到冬天的清水雪庵,她走遍了每一条小道,熟悉了每一个角落,也逐渐孤独地成长。

她在诗社里结识了一位大她两岁的学长,开始一段长达两年的恋爱。

在临近二十周岁的前夕,这位学长约她到白堤西侧的孤山。那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,也是最低的山丘。白居易曾为之赋诗“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”。

在初夏五月,樱红柳绿,是个恋爱的季节。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,是一番心旷神怡的景致。红色的土壤是让人内心温暖的颜色,可这座孤山,却是沈妗告别初恋的终结之地。

即将毕业的学长告诉她,已经有了一段安排好的婚姻,几个月之后就要为人夫甚至为人父。这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砸在沈妗头上,可她只淡淡地说了句,你走吧,永远不要再见。

这天,她重新回到孤独的境地,一个人从放鹤亭走到秋瑾的墓地。当年的林和靖曾隐居在这座孤山,种植梅花,饲养白鹤,孤独地终其一生。后来,人们便以“梅妻鹤子”来形容隐逸生活和恬淡自然的清高情态。

沈妗心想,林和靖未必不想入世,只是这世间纷纷扰扰的一切,好像都容不得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一时半会儿。就像此时的她,言不由衷的告别,只因感情早已背叛了她。似乎作为个体,她永远都处在被选择的地位,从来也没有占据过主动权。

离开孤山的美丽风景,她回到离开很久的家。父亲竟恢复了一丝血色,正忙碌着收拾家里混乱的杂物。酒瓶高高摞在窗台下,父亲勤劳地打扫着家里厚实的灰尘。她放下钥匙,动手帮忙。父亲见她回来,露出很久没有看见过的淡淡微笑。

家里被布置得整洁一新,桌上放置了新鲜的水果和鲜花。看见父亲欲言又止的表情,沈妗知道,从此之后,这个家里是真的不再需要她。

收拾好简单的行李从家里前往学校,路上飘洒起淅淅沥沥的小雨。沈妗忽然想起逝世几年的母亲,想起那年八月十五,父亲在钱塘江痛苦的模样,她觉得心里一直压着的石头像忽然放开。身体有些微凉,她不觉紧了紧衣扣,抿嘴走向前。

在这个五月,她向学校告假休学,开始了漫长的旅程。人生往往在不经意的抉择中发生了重大改变。只是那时,当事人并不知道。

离开杭州之前,她去了趟龙井村。那是被群山环抱的小村落,山谷之间气流通畅,使得龙井茶有了得天独厚的生长优势。据说,乾隆微服南下时,就曾在这里品尝过龙井茶,并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“御茶”。

沈妗也找了家茶馆坐下。她的母亲就钟爱龙井淡而不寡、清新脱俗的味道,喝下之后会有阵阵清香溢满唇齿之间。喝完这杯茶,就要向远方独行。沈妗对着清茶默默许愿,希望回来的时候,父亲会幸福,美景会常在。

从龙井村再走几里路,就可见那丝带般澄亮清澈的溪流蜿蜒而去,这是发源于杨梅岭的九溪十八涧,匆匆而去,汇入七公里外的钱塘江。

五月的山水,有着几分鬼斧神工的妙处。伴随着这叮叮咚咚的乐曲,一路奔跑。两岸是沟壑与丛林,生长着茂盛的植物,葱翠可人。馥郁的芳香不绝于鼻端,偶尔有水流与石块相撞的碎浪溅到手上的皮肤,凉幽幽,让人清醒。

无论是乔木还是藤蔓,无论是山峦还是梯田,无论是溪流还是瀑布,沈妗都深深地看上一眼,她要把家乡的美牢记于心,等重新回到学校的时日,再细细写下他乡的风景,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主动把握一次人生的主动权。

离开杭州的夜晚依旧是雨意阑珊,沈妗看着车站内那些送别的人们,紧紧握了握兜里的手机,又深呼吸一口气,微笑着走进了站台。

停留在时空的旅店

停留在时空的旅店

作者:颜无词类型:玄幻状态:已完结

青春里的友情,是相互陪伴、携手并进的;因为有阿良的存在,青春的路上不再孤单寂寞。困难时的帮助,失意时的陪伴,快乐时的分享,都会给...

小说详情